0
您的检测结果
研究人数 14,939
可信度评级

★★★★★

最小
min 0.69
最大
max 1.99
低风险
您的检测结果
低风险
52.05%
相对遗传风险
9.59%
终生患病率
5
基因
5
位点
遗传率
50%
遗传贡献
5%
检测意义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检测意义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cervic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患。随着脊柱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从大量临床病例观察中发现颈椎、胸椎及腰椎黄韧带骨化症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尤其是有了CT及MRI这两种先进技术后,诊断率及发现率明显提高。其中不乏对脊髓构成压迫或刺激的病例,病情严重者则需手术切除治疗。
相对遗传风险
相对遗传风险
与人群的平均值相比, 您患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相对风险减少了52.05%, 是普通人群的0.48倍。图中为您的相对遗传风险在所有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在所有人群中, 最低为0.69倍, 最高为1.99倍。
相关科室
相关科室
肿瘤科
耳鼻咽喉科
内科
外科等
神经内科
精神科
检验科
消化内科
腹外科
内分泌科
呼吸内科
口腔科
传染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儿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肿瘤外科
免疫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科
血液内科
妇科
急诊科
心内科
妇产科
风湿免疫科
感染科
心血管外科
泌尿外科
骨科
临床心理科
肾内科
泌尿内科
心脏外科
男科
生殖科
血管外科
神经科
眼科
终生风险评估
终生风险评估
依据14939人数的群体学遗传研究与人群的平均患病风险(20.00%) 相比, 您的这种基因型患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终生风险是9.59%。
20.00%
全国平均患病率
9.59%
您的终身患病率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指的是与人群相比, 您的疾病风险所处的相对位置, 例如与您风险相同、更高、更低的人群比例。如图所示,有6.68%的人和您有相同的风险,4.25%的人风险比您低, 而89.07%的人的风险比您高。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本病症状较轻,对日常工作、生活影响不大,主要是进行自我保健,调节好颈部的运动强度,常做颈部软组织按摩,适当做一些头颈部旋转动作,以保持颈部各组织肌肉力量的平衡。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理疗、针灸,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如在理疗的同时使用中药外敷等。对于保守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无效,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前需做椎管造影、核磁共振等检查,以明确骨化的部位。手术后需用石膏围领保持弥部生理位置3个月。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预防措施
本病症状较轻,对日常工作、生活影响不大,主要是进行自我保健,调节好颈部的运动强度,常做颈部软组织按摩,适当做一些头颈部旋转动作,以保持颈部各组织肌肉力量的平衡。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理疗、针灸,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如在理疗的同时使用中药外敷等。对于保守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无效,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前需做椎管造影、核磁共振等检查,以明确骨化的部位。手术后需用石膏围领保持弥部生理位置3个月。
健康体检
1.x线表现及骨化类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x线片主要特征为椎体后缘异常的高密度条状阴影,根据骨化灶的形态和范围,日本学者津山将其分为四型:连续型、节段型、混合型、孤立型。为准确判断狭窄程度,可采用普通x线摄片和断层片来测量椎管的狭窄率。
2.脊髓造影术可观察到后纵韧带骨化灶对硬膜囊的压迫情况,影像上常表现为与骨化水平相一致的不全性或完全性梗阻。要确定受压梗阻范围,须作上行性和下行性两次造影。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quekenstedt试验表现为部分或完全性梗阻。
3.ct扫描是诊断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重要方法,可以在横断面上观察和测量骨化物的形态分布及其与脊髓的关系。在ct扫描图像上,可见椎体后缘有高密度骨化块突向椎管,椎管狭窄,容量变小,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移位变形。
4.mri可根据脊柱韧带的形态和信号变化判断韧带的正常或异常情况,在mri的t1加权、t2加权图像上,骨化的后纵韧带常呈低信号强度凸入椎管,并可见硬膜囊外脂肪减少及硬膜囊受压。
关爱家人

建议您的亲属进行全基因组遗传检测,如果发现相关高风险疾病,应尽早进行监测和干预。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后纵韧带骨化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的常规化验检查,如血常规、血清蛋白、血觉等均在正常范围以内。但在这些患者中,12.6%患有糖尿病,而有隐性糖尿病的比例更高,可见葡萄糖代谢与韧带骨化倾向之间有一个比较密切的关系。同时,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在东亚地区以稻谷为主食的民族中,韧带骨化症的发病率特别高。

由于韧带骨化症患者常同时伴有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或家族性低磷酸盐性佝偻病,提示钙磷代谢异常可以导致韧带骨化。虽然血液化学测定常为正常,但钙摄入量试验显示: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肠腔钙吸收有降低的趋势。

创伤因素与该病发病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后纵韧带和椎体后缘静脉丛之间关系紧密,当外伤或椎间盘后突时,静脉易遭创伤作用发生出血,并进入后纵韧带引起钙化、骨化。

此外,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还有全身性增生的倾向,除合并脊柱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之外,还常伴有前纵韧带、黄韧带骨化。故有人认为,后纵韧带骨化可能是全身性骨质增生和韧带骨化的局部表现。

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轻微,或症状明显但经休息后能得到缓解者,以及年龄较大有器质性疾病者,均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常用的有持续头颅牵引、卧床休息、颈托固定、理疗和药物治疗等。由于后纵韧带的骨化块既可以对脊髓产生直接接续的压迫,又可以在颈部活动时对脊髓产生磨擦,采用保守疗法将颈部固定后可以消除擦引起的刺激,取得的疗效往往较预期的为好。对于颈椎的间歇性牵引法与推拿疗法,有引起症状加重的报道,应慎重选用。药物疗法除注射消炎止痛、神经营养药物之外,近来有神经生长因子运用于临床,显示了一定的疗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应首先采取保守治疗,若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疗法仍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

基因结果
基因结果
  • 基因
    位点
    基因型
  • CCDC91
    cg1989285
    CC
  • CDC5L
    cg937091
    AA
  • HAO1
    cg2432900
    GG
  • LINC00536
    cg13289405
    TC
  • RSPO2
    cg384416
    AG
查看更多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