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检测结果
研究人数 250,989
可信度评级

★★★★★

最小
min 0.69
最大
max 18.60
较高风险
您的检测结果
较高风险
10.10%
相对遗传风险
8.04%
终生患病率
28
基因
36
位点
遗传率
50%
遗传贡献
5%
检测意义
老年性黄斑变性
检测意义

萎缩性黄斑变性又称干性或非渗出性黄斑变性,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一种类型。它主要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玻璃膜增厚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等引起的黄斑区萎缩变性。这种疾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双眼对称,视力缓慢下降,常伴有视物变形等症状。萎缩性黄斑变性的病因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玻璃膜增厚、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等。具体来说,它主要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节盘膜吞噬消化能力下降,导致未被完全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浆中,并向细胞外排出,沉积于Bruch膜,形成玻璃膜疣。


相对遗传风险
相对遗传风险
与人群的平均值相比, 您患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相对风险增加了10.10%, 是普通人群的1.10倍。图中为您的相对遗传风险在所有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在所有人群中, 最低为0.69倍, 最高为18.60倍。
相关科室
相关科室
肿瘤科
耳鼻咽喉科
内科
外科等
神经内科
精神科
检验科
消化内科
腹外科
内分泌科
呼吸内科
口腔科
传染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儿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肿瘤外科
免疫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科
血液内科
妇科
急诊科
心内科
妇产科
风湿免疫科
感染科
心血管外科
泌尿外科
骨科
临床心理科
肾内科
泌尿内科
心脏外科
男科
生殖科
血管外科
神经科
眼科
终生风险评估
终生风险评估
依据250989人数的群体学遗传研究与人群的平均患病风险(7.30%) 相比, 您的这种基因型患有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终生风险是8.04%。
7.30%
全国平均患病率
8.04%
您的终身患病率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指的是与人群相比, 您的疾病风险所处的相对位置, 例如与您风险相同、更高、更低的人群比例。如图所示,有26.14%的人和您有相同的风险,21.21%的人风险比您低, 而52.65%的人的风险比您高。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如何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

1. 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叶黄素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这些物质有助于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2. 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阳光强烈时,佩戴太阳镜或遮阳帽,以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连续使用电子设备。

4. 积极治疗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及时进行眼部检查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5. 适量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保护视网膜健康。

6. 戒烟:吸烟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7. 定期眼部检查:老年人应该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

1. 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叶黄素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这些物质有助于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2. 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阳光强烈时,佩戴太阳镜或遮阳帽,以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和长时间连续使用电子设备。

4. 积极治疗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及时进行眼部检查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5. 适量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保护视网膜健康。

6. 戒烟:吸烟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7. 定期眼部检查:老年人应该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

健康体检
关爱家人

建议您的亲属进行全基因组遗传检测,如果发现相关高风险疾病,应尽早进行监测和干预。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基因结果
基因结果
  • 基因
    位点
    基因型
  • ADAMTS9
    cg6805341
    TT
  • APOE
    cg4430244
    AA
  • ARMS2
    cg10500530
    TG
  • ARMS2
    cg3760454
    TG
  • B3GALTL
    cg9551842
    TT
  • C3
    cg2239805
    GG
  • C4orf14
    cg1723591
    TG
  • CETP
    cg1873769
    GG
  • CETP
    cg3773867
    AA
  • CF1
    cg10043506
    TC
  • CFB
    cg439214
    AG
  • CFB
    cg551468
    TT
  • CFB
    cg9389878
    GG
  • CFH
    cg1070753
    CC
  • CFH
    cg1070776
    TT
  • CFH
    cg10811161
    GG
  • CFH
    cg1339030
    GG
  • CFH
    cg389996
    CC
  • CFI
    cg10043506
    TC
  • CFI
    cg4708381
    TG
  • COL10A1
    cg3821717
    TT
  • DAPK3
    cg10415780
    GG
  • FILIP1L
    cg13091461
    GG
  • HTRA1
    cg10500530
    TG
  • IER3
    cg3140389
    AA
  • INHBB
    cg6731260
    TC
  • intergenic
    cg4724494
    GG
  • intergenic
    cg502864
    TT
  • LIPC
    cg930521
    GG
  • NOTCH4
    cg2080883
    TT
  • RAD51B
    cg8026910
    AG
  • RREB1
    cg11765330
    AA
  • SLC16A8
    cg8145271
    CC
  • TGFBR1
    cg343959
    TG
  • TIMP3
    cg5759088
    CC
  • TNFRSF10A
    cg13287668
    GG
  • TNXB
    cg12163461
    TT
  • VEGFA
    cg952686
    TC
查看更多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