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检测结果
研究人数 6,745
可信度评级

★★★★★

最小
min 0.69
最大
max 1.27
低风险
您的检测结果
低风险
52.78%
相对遗传风险
0.01%
终生患病率
3
基因
4
位点
遗传率
50%
遗传贡献
5%
检测意义
抽动秽语综合征
检测意义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Tourette综合征、慢性多发性抽动等。法国神经病学家GeorgesGillesdeLaTourette 1885年首先详细描述。典型表现为多发性抽动、不自主发声、言语及行为障碍;可伴有强迫观念、人格障碍,也可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3:1,90%以上于2~12岁之间起病。Tourette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的亲乱紊乱,有项研究通过检查超过20,000名欧洲血统的个体来确定与抽动秽语综合征相关的遗传变异,其中一个最常见的变异体位于FLT3基因中,它编码一种被认为在免疫系统功能中发挥作用的受体蛋白。作者还报告了其他9种遗传变异,这些变异显著与抽动一秽语综合征有关。

相对遗传风险
相对遗传风险
与人群的平均值相比, 您患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相对风险减少了52.78%, 是普通人群的0.47倍。图中为您的相对遗传风险在所有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在所有人群中, 最低为0.69倍, 最高为1.27倍。
相关科室
相关科室
肿瘤科
耳鼻咽喉科
内科
外科等
神经内科
精神科
检验科
消化内科
腹外科
内分泌科
呼吸内科
口腔科
传染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儿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肿瘤外科
免疫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科
血液内科
妇科
急诊科
心内科
妇产科
风湿免疫科
感染科
心血管外科
泌尿外科
骨科
临床心理科
肾内科
泌尿内科
心脏外科
男科
生殖科
血管外科
神经科
眼科
终生风险评估
终生风险评估
依据6745人数的群体学遗传研究与人群的平均患病风险(低于0.01%) 相比, 您的这种基因型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终生风险是低于0.01。
0.01%
全国平均患病率
0.01%
您的终身患病率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指的是与人群相比, 您的疾病风险所处的相对位置, 例如与您风险相同、更高、更低的人群比例。如图所示,有5.37%的人和您有相同的风险,13.82%的人风险比您低, 而80.80%的人的风险比您高。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如何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

1. 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目的不是直接消除抽动症状,主要是支持和帮助患者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适应现实环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重视患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及时解决环境中的应激并给予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

2. 行为疗法:消极练习法,自我监督法,松弛训练,行为反向训练等方法。

3. 外科治疗:对于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可用手术治疗,多采用立体定向进行未定带丘脑腹外侧核或丘脑中间板毁损术,对减少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的远期疗效。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预防措施

如何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

1. 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目的不是直接消除抽动症状,主要是支持和帮助患者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适应现实环境。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重视患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及时解决环境中的应激并给予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

2. 行为疗法:消极练习法,自我监督法,松弛训练,行为反向训练等方法。

3. 外科治疗:对于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可用手术治疗,多采用立体定向进行未定带丘脑腹外侧核或丘脑中间板毁损术,对减少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的远期疗效。


健康体检
1.血、脑脊液常规化验多正常。
2.血生化检查一般正常,有时发现5-HT水平降低。
3.50%~60%的患者可有轻度脑电图异常,但无特异性,主要为慢波或棘波增加,动态脑电图(AEEG)异常率可达50%。
4.心电图多正常。
5.颅脑CT多正常,头颅MRI检查可能发现两侧基底核体积不对称,双侧尾状核,豆状核的平均体积较正常对照组小,伴有注意缺损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左苍白球明显小于右侧。
6.头颅SPECT检查可见颞叶,额叶及基底核局限性血流灌注减低区,Grunwald等的研究发现,抽动发作期间病灶部位局部血流灌注减少,发作期则增多,此与癫痫患者的SPECT图像特点相似,是否与癫痫有相同的病理基础,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爱家人

建议您的亲属进行全基因组遗传检测,如果发现相关高风险疾病,应尽早进行监测和干预。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率表现度变异的疾病;Cornings等认为是多基因遗传病,患者有50%的机会将遗传因子传递给他(她)的后代,遗传素质在子代中不一定完全表现抽动秽语综合征病症,患者可只表露轻微抽动及强迫行为(obsessive compulsive behavior,OCB),也可能只将基因遗传给子代而不显示临床症状。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基因缺陷可导致神经解剖异常及神经生化功能紊乱,多数学者推测本病与基底核,前额叶,边缘系统等部位神经元功能紊乱有关,其发病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化代谢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很多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该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病有明显的家族倾向,65%~90%的抽动秽语综合征病例是家族性的,单卵孪生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率(53%~56%)明显高于双卵孪生(8%)。

2.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损伤: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大脑的影像学改变主要在基底核,难产,窒息,早产,抽搐及头部外伤等造成的儿童器质性脑损伤,可能是导致抽动秽语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约50%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有肌张力改变,或精细运动缺损等轻微的神经系统体征,脑电图可见非特异性的异常改变,这些均支持本病可能为器质性疾病。

3.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异常:

(1)多巴胺活动过度或多巴胺受体超敏:因多数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和发声抽动,对选择性中枢多巴胺D2受体拮抗药氟哌啶醇等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因而多数学者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大脑基底核及边缘系统的皮质多巴胺活动过度,或是突触后多巴胺能受体超敏,以及多巴胺更新率降低而致功能过盛有关。

(2)性激素及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最近的研究认为基底神经节和边缘系统等具有基本生殖功能的脑区发育异常,可能与抽动秽语综合征有关,这些特殊脑区的发育异常均在性激素的控制之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抽动,如触摸,摩擦,吸吮,嗅,骨盆挺伸与秽亵行为,可能是生殖行为的不恰当表现,而秽语及爆发性喉音如犬声,喘气声,这些含性内容的声音,则可能也是生殖行为的不恰当表现。

(3)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失调假说:小剂量可乐定可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减轻,故认为本症的病理机制与NE能系统受累有关,小剂量可乐定具有刺激突触前α2受体作用,从而反馈抑制中枢蓝斑区NE的合成释放,使抽动症状减轻。

4.精神因素:本病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精神创伤,生活事件(如不良的家庭环境,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亲子不融洽),精神过度紧张,应激或情绪波动,可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抽动可能是愿望被压抑和反抗心理的表现。

5.感染及免疫因素:昏睡性脑炎伴动眼危象和疱疹脑炎的患者,可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这些患者的病理解剖和影像学检查发现,颞叶,基底核,丘脑,中脑盖部及中脑水管周围有病变,提示基底核或边缘系统的病毒感染,可能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生有关,链球菌感染后自体免疫过程,可能与儿童抽动及强迫症状有关;研究也发现(Muller等,2001),成人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链球菌M12,M19抗体滴度升高。

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一般症状较轻的患者可无须治疗,对已经确诊者则应早期采用药物疗法。治疗原则为:开始治疗可以用小剂量,缓慢增加药量,减轻副作用,尤其在应用神经阻滞药或可乐定时更重要。治疗要有一定的疗程,适宜的剂量,不宜过早更换药物。当使用单一药物仅部分症状改善,或抽动秽语综合征有复杂的伴随症状时,可考虑联合用药。然而,多种用药并不是最佳手段,应持慎重态度。关于维持治疗问题,由于药物治疗是对症性的,故应进行一定时期的维持治疗。维持治疗时间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较轻的患者维持治疗需6~12个月,对于重症患者,应维持治疗1~2年或更长时间。维持治疗量一般为治疗量的1/2~2/3。

基因结果
基因结果
  • 基因
    位点
    基因型
  • intergenic
    cg10999874
    TT
  • intergenic
    cg9402972
    GG
  • KIF12
    cg7878598
    GG
  • PICALM
    cg631548
    CC
查看更多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