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检测结果
研究人数 10,145
可信度评级

★★★★★

最小
min 0.69
最大
max 1.24
低风险
您的检测结果
低风险
51.76%
相对遗传风险
1.45%
终生患病率
5
基因
5
位点
遗传率
50%
遗传贡献
5%
检测意义
强迫症
检测意义
强迫性精神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的基本特征是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病程迁延者可表现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相对遗传风险
相对遗传风险
与人群的平均值相比, 您患强迫症的相对风险减少了51.76%, 是普通人群的0.48倍。图中为您的相对遗传风险在所有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在所有人群中, 最低为0.69倍, 最高为1.24倍。
相关科室
相关科室
肿瘤科
耳鼻咽喉科
内科
外科等
神经内科
精神科
检验科
消化内科
腹外科
内分泌科
呼吸内科
口腔科
传染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儿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肿瘤外科
免疫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科
血液内科
妇科
急诊科
心内科
妇产科
风湿免疫科
感染科
心血管外科
泌尿外科
骨科
临床心理科
肾内科
泌尿内科
心脏外科
男科
生殖科
血管外科
神经科
眼科
终生风险评估
终生风险评估
依据10145人数的群体学遗传研究与人群的平均患病风险(3.00%) 相比, 您的这种基因型患有强迫症的终生风险是1.45%。
3.00%
全国平均患病率
1.45%
您的终身患病率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指的是与人群相比, 您的疾病风险所处的相对位置, 例如与您风险相同、更高、更低的人群比例。如图所示,有11.14%的人和您有相同的风险,32.07%的人风险比您低, 而56.79%的人的风险比您高。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强迫性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与家庭教养和生活模式有着重大关系,日常的生活处事都应该与随和灵活的作风相结合,不可过分严格、刻板及追求完美无缺,基本要点是适应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特点一致,不可严重偏离。当自我调节不能解决问题时,要请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实施心理治疗,如: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精神分析治疗等,系统脱敏疗法可逐渐减少患者重复行为的次数和时间。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预防措施
强迫性格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与家庭教养和生活模式有着重大关系,日常的生活处事都应该与随和灵活的作风相结合,不可过分严格、刻板及追求完美无缺,基本要点是适应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特点一致,不可严重偏离。当自我调节不能解决问题时,要请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实施心理治疗,如: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精神分析治疗等,系统脱敏疗法可逐渐减少患者重复行为的次数和时间。
健康体检
完成相关体格、精神及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关爱家人

建议您的亲属进行全基因组遗传检测,如果发现相关高风险疾病,应尽早进行监测和干预。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1.性格特征: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特征为过分拘谨、犹豫、注意细节,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2.精神因素: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3.社会心理因素: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身心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

4.遗传因素: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1.心理治疗:强迫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具有相似症状的患者其心理机制可能千差万别。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通过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倾听患者,帮助其发现并分析内心的矛盾冲突,推动患者解决问题,增加其适应环境的能力,重塑健全人格。
2.药物治疗:强迫症的发病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主要表现为5-羟色胺系统功能的紊乱。目前使用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其特点就在于能够调节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强迫症状的作用。使用比较多的主要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TIs),包括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等,及三环类抗抑郁药氯米帕明,必要时临床上也使用心得安及苯二氮卓类药物辅助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失眠。对于难治性强迫症常联合应用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等作为增效剂提高疗效。
3.物理治疗:对于难治性的强迫症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采用改良电休克及经颅磁刺激。神经外科手术被视为治疗强迫症的最后一个选择,因其存在痉挛发作、感觉丧失等不良反应,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基因结果
基因结果
  • 基因
    位点
    基因型
  • CYLC2
    cg7857630
    GG
  • DACH1
    cg9661842
    TT
  • FAIM2
    cg307547
    AG
  • GRIK2
    cg9509314
    TT
  • PVRL1
    cg4280996
    TT
查看更多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