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检测结果
研究人数 687
可信度评级

★★★☆☆

最小
min 0.69
最大
max 3.72
低风险
您的检测结果
低风险
57.70%
相对遗传风险
0.01%
终生患病率
2
基因
2
位点
遗传率
50%
遗传贡献
5%
检测意义
嗜睡症
检测意义

嗜睡症(Hypersomnia)为白昼睡眠过度(并非由于睡眠量的不适)或醒来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的一种状况。 患病率:3/10万。发作性嗜睡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地域和不同人种中相差很大,研究发现,美国的发作性嗜睡病患病率高于欧洲、亚洲。该病在不同性别间发病的差异不明显。经常从童年及青少年时期开始发病,但在发病与确诊期间平均有15年的延迟。有研究表明,P2RY11基因的多态性与发作性嗜睡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P2RY11基因编码的产物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功能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和G蛋白偶联嘌呤核苷酸受体活性。此外,CHKB基因和CPT1B基因在22号染色体上相邻。其功能包括转移酶活性和转移含磷基团。有研究表明,该基因的多态性与发作性嗜睡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对遗传风险
相对遗传风险
与人群的平均值相比, 您患嗜睡症的相对风险减少了57.70%, 是普通人群的0.42倍。图中为您的相对遗传风险在所有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在所有人群中, 最低为0.69倍, 最高为3.72倍。
相关科室
相关科室
肿瘤科
耳鼻咽喉科
内科
外科等
神经内科
精神科
检验科
消化内科
腹外科
内分泌科
呼吸内科
口腔科
传染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儿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肿瘤外科
免疫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科
血液内科
妇科
急诊科
心内科
妇产科
风湿免疫科
感染科
心血管外科
泌尿外科
骨科
临床心理科
肾内科
泌尿内科
心脏外科
男科
生殖科
血管外科
神经科
眼科
终生风险评估
终生风险评估
依据687人数的群体学遗传研究与人群的平均患病风险(低于0.01%) 相比, 您的这种基因型患有嗜睡症的终生风险是低于0.01。
0.01%
全国平均患病率
0.01%
您的终身患病率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指的是与人群相比, 您的疾病风险所处的相对位置, 例如与您风险相同、更高、更低的人群比例。如图所示,有29.00%的人和您有相同的风险,29.00%的人风险比您低, 而42.00%的人的风险比您高。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目前没有预防嗜睡的方法,避免能带来嗜睡现象的条件可能会有助于减少发生嗜睡的频率,如果你有嗜睡现象而且症状不能用药物来控制住,你应该从不驾车、不抽烟等方法以避免受伤。 对于因自尊、感情支持相关而产生的问题进行心理咨询是很重要的,尤其对那些嗜睡的人来说,因为他们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可能被家人和同龄人认为懒惰,不愿意活动。嗜睡症属功能性病变,即在脑部和神经系统的其它部位查不到具体的病灶,可能是由大脑皮层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嗜睡症的发病多与心理因素有关。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每天给自己制定好生活学习计划,认真努力完成等。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预防措施

目前没有预防嗜睡的方法,避免能带来嗜睡现象的条件可能会有助于减少发生嗜睡的频率,如果你有嗜睡现象而且症状不能用药物来控制住,你应该从不驾车、不抽烟等方法以避免受伤。 对于因自尊、感情支持相关而产生的问题进行心理咨询是很重要的,尤其对那些嗜睡的人来说,因为他们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可能被家人和同龄人认为懒惰,不愿意活动。嗜睡症属功能性病变,即在脑部和神经系统的其它部位查不到具体的病灶,可能是由大脑皮层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嗜睡症的发病多与心理因素有关。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每天给自己制定好生活学习计划,认真努力完成等。

健康体检
关爱家人

建议您的亲属进行全基因组遗传检测,如果发现相关高风险疾病,应尽早进行监测和干预。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基因结果
基因结果
  • 基因
    位点
    基因型
  • CART
    cg10997823
    AA
  • NCKAP5
    cg16835611
    AA
查看更多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