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检测结果
研究人数 16,044
可信度评级

★★★★★

最小
min 0.51
最大
max 2.35
低风险
您的检测结果
低风险
60.26%
相对遗传风险
0.20%
终生患病率
6
基因
7
位点
遗传率
50%
遗传贡献
5%
检测意义
雀斑
检测意义

雀斑(Ephelides)是色素沉着导致的斑点,有明显边界,常出现在面部、颈部、胸部和手臂上,对人体并无危害。皮肤黑色素增加会产生雀斑。通常来说,幼年皮肤就会出现雀斑,但随着年龄增长雀斑减少,且各季节日晒的差异也会造成季节性颜色加深或变淡。出现雀斑时间长短与肤色白皙、晒黑反应降低、年纪增长,晒斑晒伤可能性升高及可能出现的恶性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有关。与雀斑关系最大的基因变异位于IRF4基因和MC1R基因上。MC1R基因同时是导致红发及肌肤白皙的主要因素。雀斑程度常与个体携带的MC1R变异数量有关。

相对遗传风险
相对遗传风险
与人群的平均值相比, 您患雀斑的相对风险减少了60.26%, 是普通人群的0.40倍。图中为您的相对遗传风险在所有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在所有人群中, 最低为0.51倍, 最高为2.35倍。
相关科室
相关科室
肿瘤科
耳鼻咽喉科
内科
外科等
神经内科
精神科
检验科
消化内科
腹外科
内分泌科
呼吸内科
口腔科
传染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儿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肿瘤外科
免疫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科
血液内科
妇科
急诊科
心内科
妇产科
风湿免疫科
感染科
心血管外科
泌尿外科
骨科
临床心理科
肾内科
泌尿内科
心脏外科
男科
生殖科
血管外科
神经科
眼科
终生风险评估
终生风险评估
依据16044人数的群体学遗传研究与人群的平均患病风险(0.50%) 相比, 您的这种基因型患有雀斑的终生风险是0.20%。
0.50%
全国平均患病率
0.20%
您的终身患病率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指的是与人群相比, 您的疾病风险所处的相对位置, 例如与您风险相同、更高、更低的人群比例。如图所示,有2.08%的人和您有相同的风险,1.03%的人风险比您低, 而96.89%的人的风险比您高。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如何处理皮肤的雀斑?

1. 手术:对付雀斑(包括黄褐斑)面积变大,许多皮肤科现在正使用宽带光、脉冲光、分段式非烧蚀/烧蚀激光换肤术或短脉冲激光疗法来去除色素沉积,改善皮肤缺陷。

2. 外用:使用防晒霜、曲酸和局部维生素C对于雀斑去除是温和且耐受性良好的。甘草和烟酰胺产品使皮肤变亮,甚至肤色均匀。此外,应用家庭补救措施,如柠檬汁(+/-蜂蜜),酸奶油糊,维生素E面膜等,已经显示出减轻雀斑的一些疗效。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预防措施

如何处理皮肤的雀斑?

1. 手术:对付雀斑(包括黄褐斑)面积变大,许多皮肤科现在正使用宽带光、脉冲光、分段式非烧蚀/烧蚀激光换肤术或短脉冲激光疗法来去除色素沉积,改善皮肤缺陷。

2. 外用:使用防晒霜、曲酸和局部维生素C对于雀斑去除是温和且耐受性良好的。甘草和烟酰胺产品使皮肤变亮,甚至肤色均匀。此外,应用家庭补救措施,如柠檬汁(+/-蜂蜜),酸奶油糊,维生素E面膜等,已经显示出减轻雀斑的一些疗效。

健康体检
组织病理:表皮内黑素增多,但黑素细胞并不增多,电镜示该处的黑素细胞与邻近正常皮肤的黑素细胞有明显差异,表现较大且有较强的多巴阳性反应,有更多更长的树枝状突,黑素体呈长杆状。
关爱家人

建议您的亲属进行全基因组遗传检测,如果发现相关高风险疾病,应尽早进行监测和干预。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在一家数代中可连续地在同样部位发生相同式样的雀斑,日光的暴晒或紫外线照射过多可促发和加重本病,中医认为肾水不荣于面,浮水滞结,或由邪郁于血分,外感风邪,风火相结而发病。

2.发病机制:5~6岁的儿童,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的控制下,紫外线照射等原因导致颜面,颈部,手背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淡褐色或暗褐色针头至扁豆大小的点状色素斑。

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1.脱色治疗:3%~5%氢醌霜、0.1%维A酸软膏、3%~5%熊果苷霜、20%壬二酸霜、1%曲酸霜等,坚持外用数月可有一定效果。
2.腐蚀、破坏性治疗:过去曾用液氮冷冻、三氯醋酸或酚点涂、机械磨削、高频电、普通CO2激光等治疗,均能使雀斑剥脱,但以上治疗对皮损并无选择性,常引起一些后遗症,需小心操作,治疗过深易引起凹陷性瘢痕或增生性瘢痕,并可能导致色素沉着或减退,同时,治疗过程痛苦,患者难于接受。
3.激光选择性治疗:现代Q开关激光对雀斑的治疗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是目前治疗雀斑的最好方法。

基因结果
基因结果
  • 基因
    位点
    基因型
  • ASIP
    cg629471
    GG
  • BNC2
    cg2162877
    CC
  • IRF4
    cg12213198
    CC
  • MC1R
    cg12940873
    CC
  • MC1R
    cg1814613
    CC
  • SEC5L1
    cg1550377
    TC
  • TYR
    cg1052208
    CC
查看更多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