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检测结果
研究人数 479,824
可信度评级

★★★★★

最小
min 0.69
最大
max 6.47
较低风险
您的检测结果
较低风险
11.64%
相对遗传风险
0.09%
终生患病率
24
基因
25
位点
遗传率
50%
遗传贡献
5%
检测意义
特应性皮炎
检测意义

湿疹也被称为异位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炎症性慢性皮肤病,特点是于手肘膝盖褶皱处反复出现红疹和急性瘙痒。湿疹症状还包括:难以入睡和心理健康状态不佳。湿疹通常源于婴儿期,且15-30%的儿童和5-10%的成人均受其影响。在欧洲,80-90%的湿疹病例都为遗传因素导致。 湿疹及变应性致敏的最大风险因素为FLG基因上的变异。FLG基因上的特定变异会导致丝聚蛋白减少甚至消失,使得手肘皮肤干燥开裂。丝聚蛋白对维持皮肤表层(即表皮层)结构很重要。


相对遗传风险
相对遗传风险
与人群的平均值相比, 您患特应性皮炎的相对风险减少了11.64%, 是普通人群的0.88倍。图中为您的相对遗传风险在所有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在所有人群中, 最低为0.69倍, 最高为6.47倍。
相关科室
相关科室
肿瘤科
耳鼻咽喉科
内科
外科等
神经内科
精神科
检验科
消化内科
腹外科
内分泌科
呼吸内科
口腔科
传染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儿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肿瘤外科
免疫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科
血液内科
妇科
急诊科
心内科
妇产科
风湿免疫科
感染科
心血管外科
泌尿外科
骨科
临床心理科
肾内科
泌尿内科
心脏外科
男科
生殖科
血管外科
神经科
眼科
终生风险评估
终生风险评估
依据479824人数的群体学遗传研究与人群的平均患病风险(0.10%) 相比, 您的这种基因型患有特应性皮炎的终生风险是0.09%。
0.10%
全国平均患病率
0.09%
您的终身患病率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指的是与人群相比, 您的疾病风险所处的相对位置, 例如与您风险相同、更高、更低的人群比例。如图所示,有19.80%的人和您有相同的风险,39.10%的人风险比您低, 而41.10%的人的风险比您高。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如何对治特应性皮炎?


1. 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D和锌补充剂能有效治疗异位性皮炎。另外,益生菌能有效缓解湿疹症状,对儿童尤其有用。

2. 手术:通过美国FDA认可,新型准分子设备(激光)便于局部治疗。若湿疹范围较大,也可采取窄谱紫外线光疗。

3. 外用:保湿剂/润肤剂能提高受损皮肤水分,是首选疗法。新型保湿剂,如绿茶面霜、胶态燕麦和洋甘菊药膏也具疗效。(玫瑰、椰子)油和甘油制品治愈湿疹的成功率各有不同,多充当皮肤“保湿舒缓”剂使用。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预防措施
如何对治特应性皮炎?


1. 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D和锌补充剂能有效治疗异位性皮炎。另外,益生菌能有效缓解湿疹症状,对儿童尤其有用。

2. 手术:通过美国FDA认可,新型准分子设备(激光)便于局部治疗。若湿疹范围较大,也可采取窄谱紫外线光疗。

3. 外用:保湿剂/润肤剂能提高受损皮肤水分,是首选疗法。新型保湿剂,如绿茶面霜、胶态燕麦和洋甘菊药膏也具疗效。(玫瑰、椰子)油和甘油制品治愈湿疹的成功率各有不同,多充当皮肤“保湿舒缓”剂使用。

健康体检
关爱家人

建议您的亲属进行全基因组遗传检测,如果发现相关高风险疾病,应尽早进行监测和干预。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特应性皮炎(湿疹)是使您的皮肤变红和瘙痒的病症。 这在儿童中很常见,但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 特应性皮炎是持久的(慢性的),并且会定期地发作,然后消退。 可能伴有哮喘或花粉症。没有发现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法。 但是治疗和自我照顾的措施可以缓解瘙痒,防止新的爆发。 例如,避免刺激性肥皂和其他刺激物,使用药膏或软膏,并滋润您的皮肤。如果您的特应性皮炎症状会分散您的日常生活习惯,或妨碍您睡眠,请咨询您的医生。

特应性皮炎(湿疹)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健康的皮肤有助于保持水分,保护您免受细菌,刺激物和过敏原。特应性皮炎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 皮肤干燥,这降低了皮肤有效屏障的能力
    • 影响皮肤屏障功能的基因变异
    • 免疫系统功能障碍
    • 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皮肤上产生阻挡汗腺的薄膜
    • 环境条件

    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基因结果
    基因结果
    • 基因
      位点
      基因型
    • ACTL9
      cg2174589
      AC
    • BAT1
      cg3863207
      GG
    • C11orf30
      cg2222040
      TT
    • C6orf10
      cg9478705
      GG
    • CARD11
      cg4732010
      TC
    • CCDC80
      cg12643835
      TC
    • CLEC16A
      cg9933462
      TT
    • CYP24A1
      cg17008771
      AG
    • DMRTA1
      cg10748232
      TT
    • EDC
      cg12153655
      TT
    • EGR2
      cg1454024
      AG
    • FLG
      cg3135691
      AG
    • GLB1
      cg7622657
      AG
    • GPSM3
      cg185701
      AA
    • HLA-C
      cg9378283
      GG
    • IL18R1
      cg13025320
      TT
    • KIF3A
      cg1305292
      TT
    • LOC100505634
      cg2281010
      TC
    • MIR1208
      cg7825550
      AG
    • NLRP10
      cg888466
      CC
    • NR
      cg4806399
      GC
    • OVOL1
      cg489450
      AA
    • OVOL1
      cg603588
      TC
    • XIRP2
      cg6730369
      TC
    • ZNF365
      cg11004857
      TC
    查看更多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