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检测结果
研究人数 402,147
可信度评级

★★★★★

最小
min 0.28
最大
max 11.05
较低风险
您的检测结果
较低风险
19.28%
相对遗传风险
0.12%
终生患病率
14
基因
24
位点
遗传率
50%
遗传贡献
5%
检测意义
静脉血栓
检测意义
静脉血栓(Phlebothrombosis)多发生于下肢或盆腹腔手术后、严重外伤、急性感染、妊娠、恶性肿瘤、心脏病患者。由各种原因所致小腿静脉回流压力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血小板增加和血液凝固性增高,当血管内皮受到轻微损伤时,可促使血小板在该处黏附形成血小板性血栓,继而纤维蛋白沉着、血栓增大,使血管腔闭塞,还需注意心力衰竭、慢性肾病、低蛋白血症等也可导致双下肢的水肿。目前,与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遗传学证据陆续被报道,通过群体遗传学关联研究,F2、F5、和MTHFR基因易感位点被发现与静脉血栓的形成显著相关,并可通过对个体检测来探查易感体质,达到早期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
相对遗传风险
相对遗传风险
与人群的平均值相比, 您患静脉血栓的相对风险减少了19.28%, 是普通人群的0.81倍。图中为您的相对遗传风险在所有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在所有人群中, 最低为0.28倍, 最高为11.05倍。
相关科室
相关科室
肿瘤科
耳鼻咽喉科
内科
外科等
神经内科
精神科
检验科
消化内科
腹外科
内分泌科
呼吸内科
口腔科
传染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儿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肿瘤外科
免疫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科
血液内科
妇科
急诊科
心内科
妇产科
风湿免疫科
感染科
心血管外科
泌尿外科
骨科
临床心理科
肾内科
泌尿内科
心脏外科
男科
生殖科
血管外科
神经科
眼科
终生风险评估
终生风险评估
依据402147人数的群体学遗传研究与人群的平均患病风险(0.15%) 相比, 您的这种基因型患有静脉血栓的终生风险是0.12%。
0.15%
全国平均患病率
0.12%
您的终身患病率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指的是与人群相比, 您的疾病风险所处的相对位置, 例如与您风险相同、更高、更低的人群比例。如图所示,有29.35%的人和您有相同的风险,24.73%的人风险比您低, 而45.93%的人的风险比您高。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基因和特定条件及环境危险因素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VTE的患病风险,其诱发因素包括无法动弹、手术、外伤、肿瘤、激素、疗法、妊娠、高龄及个人和家族病史。预防: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下腹部、盆腔和下肢手术后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活动。如果在活动时有困难者,可采取按摩下肢、穿着弹力袜或充气泵等措施加强小腿肌肉舒缩运动,加速静脉血回流,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预防措施
基因和特定条件及环境危险因素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VTE的患病风险,其诱发因素包括无法动弹、手术、外伤、肿瘤、激素、疗法、妊娠、高龄及个人和家族病史。预防:针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下腹部、盆腔和下肢手术后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活动。如果在活动时有困难者,可采取按摩下肢、穿着弹力袜或充气泵等措施加强小腿肌肉舒缩运动,加速静脉血回流,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健康体检

1.实验室检查凝血机制检查:据报告测定血浆中存在于凝集的血小板中的血栓球蛋白可以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测定血小板、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有助于判断凝血亢进状态,但不能直接判定血栓的存在。

2.其他辅助检查
(1)Ⅰ或Ⅰ纤维蛋白原扫描检查静脉注射Ⅰ或Ⅰ纤维蛋白原,该物质参与凝血,故聚集于静脉血栓处。如果用计数器从体表测得放射剂量超过该点原测量值,或对侧相应部位放射剂量的20%以上者为阳性。
(2)超声多普勒血流计检查和阻抗容积描记术前者根据超声波遇到运动目标(静脉血流中的血球)而反射时发生频率变化且与运动速度成比例的特性;后者根据正常状态下,肢体血容量随呼吸时静脉压力的改变而变化的特性;用电阻抗技术查知这些微小的容量变化引起的电压变化在主要血管阻塞时,肢体容积不随呼吸而变化,因而没有电压变化,这两种方法简便,无创伤,可以反映静脉的机能状态,但准确性较差,尚不能检查出小血栓和闭塞的静脉以及侧支循环丰富部位的血栓。
(3)红外线显像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无创伤检查法,该法辅以容积描记,与静脉造影相比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红外线显像与静脉造影的符合率相当高。
(4)静脉造影经足背皮静脉或于跟骨髂腔内入造影剂然后对下肢摄片,该法能检出绝大多数的小腿静脉血栓,能确定血栓的部位和范围,动态静脉造影可以推测静脉瓣功能。

关爱家人

建议您的亲属进行全基因组遗传检测,如果发现相关高风险疾病,应尽早进行监测和干预。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血流缓慢、凝血亢进和静脉内膜变化是静脉血栓症的3个重要因素。

1.血流缓慢:首先,老年人体力较差,活动较少而且卧床的机会多,从而减弱了静脉回流的肌肉弹力作用;此外,老年人患心脏病的较多、心脏功能较差,心搏出量明显减少,造成体循环淤血;再有,老年人腹部肿瘤发生率增加,平卧时腹腔脏器和肿瘤均可压迫静脉,同时在解剖学上两下肢静脉在某些部位受到肌腱、韧带及神经压迫而阻碍静脉血回流,老年人易患静脉曲张症,静脉迂曲扩张,弹性减退,大多数伴有静脉瓣及交通支受损造成下肢静脉血流淤滞。

2.凝血机制亢进:表现为血液凝固性增高、纤维蛋白原活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减低和血小板聚集力增加,这些老化改变均有利于血栓形成。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折、外伤手术组织损伤造成大量凝血活酶进入血液循环;红细胞增多症脱水、血浆蛋白异常和大静脉插管、输注高渗营养液均可造成血液浓缩;胰腺、肺、卵巢恶性肿瘤以及白血病本身促使血小板破坏释放凝血因子均可促使血栓形成。

3.静脉内膜变化:静脉老化表现为内膜粗糙,静脉瓣萎缩,容易在瓣膜下方静脉窦处发生血小板黏附,形成血栓。静脉起搏导管和电极也可造成静脉内膜损伤。

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老年人的静脉血栓症原则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可根据情况进行手术治疗。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可给予非激素类抗炎剂、镇静剂、热敷、超声波和紫外线等治疗,不必限制活动,亦不必做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症,尤其是急性髂、股静脉和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易并发肺栓塞,并且在病发后两天内危险性最大,所以,一旦确诊应立即卧床72小时以上,行抗凝和溶栓治疗。抗凝和溶栓治疗用于无禁忌证者,70岁以上老人须慎用。

基因结果
基因结果
  • 基因
    位点
    基因型
  • ABO
    cg505434
    GG
  • ABO
    cg515528
    CC
  • ABO
    cg697227
    GG
  • BAZ1B
    cg17155319
    CC
  • EDEM2
    cg6130455
    CC
  • F11
    cg3765614
    AT
  • F11
    cg4263005
    TG
  • F11
    cg4263023
    TC
  • F2
    cg1809569
    GG
  • F5
    cg14130
    TC
  • F5
    cg15631
    CC
  • F5
    cg6436802
    GG
  • FGG
    cg2076471
    AG
  • FGG
    cg6545630
    TC
  • MTHFR
    cg1810739
    GG
  • NME7
    cg1028433
    GG
  • NME7
    cg16871596
    AA
  • PROC
    cg1168473
    TC
  • PROC
    cg7590264
    GG
  • PROCR
    cg6097291
    GG
  • PROCR
    cg876792
    AA
  • SLC44A2
    cg2298510
    AG
  • SUSD1
    cg4988684
    TT
  • THBD
    cg2154546
    TT
查看更多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