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您的检测结果
研究人数 2,002
可信度评级

★★★★★

最小
min 0.06
最大
max 6.39
平均风险
您的检测结果
平均风险
6.73%
相对遗传风险
16.01%
终生患病率
12
基因
19
位点
遗传率
50%
遗传贡献
5%
检测意义
龋齿
检测意义

龋齿(Dental Caries)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有一色泽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一般平均龋患率可在50%左右,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肿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虽然龋齿通常是由不良的口腔卫生和饮食选择引起的,但研究表明,有些人可能有龋齿形成的遗传倾向,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涵盖了超过475,000个个体,并确定了47个与龋齿相关的遗传变异。其中一个变异体位于一个被称为CA12的基因附近,该基因在控制体内pH值[酸]水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对遗传风险
相对遗传风险
与人群的平均值相比, 您患龋齿的相对风险增加了6.73%, 是普通人群的1.07倍。图中为您的相对遗传风险在所有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在所有人群中, 最低为0.06倍, 最高为6.39倍。
相关科室
相关科室
肿瘤科
耳鼻咽喉科
内科
外科等
神经内科
精神科
检验科
消化内科
腹外科
内分泌科
呼吸内科
口腔科
传染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儿科
五官科
耳鼻喉科
肿瘤外科
免疫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科
血液内科
妇科
急诊科
心内科
妇产科
风湿免疫科
感染科
心血管外科
泌尿外科
骨科
临床心理科
肾内科
泌尿内科
心脏外科
男科
生殖科
血管外科
神经科
眼科
终生风险评估
终生风险评估
依据2002人数的群体学遗传研究与人群的平均患病风险(15.00%) 相比, 您的这种基因型患有龋齿的终生风险是16.01%。
15.00%
全国平均患病率
16.01%
您的终身患病率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
人群风险分布指的是与人群相比, 您的疾病风险所处的相对位置, 例如与您风险相同、更高、更低的人群比例。如图所示,有0.42%的人和您有相同的风险,99.56%的人风险比您低, 而0.02%的人的风险比您高。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1. 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减少或消除菌斑,改变口腔环境,创造清洁条件是防龋的重要环节,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
  2. 减少或控制饮食中的糖:应注意宣传,使家长教育儿童养成少吃零食和糖果糕点的习惯,从幼儿就养成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磷、维生素等多的食物,要尽可能吃些粗粮,重视母乳喂养婴儿。
  3. 增强牙齿的抗龋性:主要是通过氟化法增加牙齿中的氟素,特别是改变釉质表面或表面的结构,增强其抗龋性。
  4. 多喝茶:茶中含有氟,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变成一种较为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就象给牙齿加上一个保护层,提高了牙齿防酸抗龋能力。
健康管理措施
健康管理措施
预防措施
  1. 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减少或消除菌斑,改变口腔环境,创造清洁条件是防龋的重要环节,最实际有效的办法是刷牙和漱口。
  2. 减少或控制饮食中的糖:应注意宣传,使家长教育儿童养成少吃零食和糖果糕点的习惯,从幼儿就养成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磷、维生素等多的食物,要尽可能吃些粗粮,重视母乳喂养婴儿。
  3. 增强牙齿的抗龋性:主要是通过氟化法增加牙齿中的氟素,特别是改变釉质表面或表面的结构,增强其抗龋性。
  4. 多喝茶:茶中含有氟,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变成一种较为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就象给牙齿加上一个保护层,提高了牙齿防酸抗龋能力。
健康体检

1.口腔检查:龋病易发生于牙体不易自洁的滞留区,特别是磨牙合面的沟隙或牙列的拥挤嵌塞食物处,其龋坏深度分三种,浅龋、中龋、深龋。

2.辅助检查:若确定龋坏部位有困难,可拍摄X线牙片,龋坏处可见黑色阴影,有条件者可用光纤维透照,电阻抗,超声波,弹性模具分离,染色等技术,以提高龋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关爱家人

建议您的亲属进行全基因组遗传检测,如果发现相关高风险疾病,应尽早进行监测和干预。

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1.细菌: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另一种是革兰氏阳性球菌。

2.口腔环境: 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涎液。

3.宿主: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如牙齿的窝沟处和矿化不良的牙较易患龋,而矿化程度较好,组织内含氟量适当的牙抗龋力较强;另方面,牙齿的结构与机体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发育中,不仅影响到牙齿的发育和结构,而且对涎液的流量,流速及其组成也有很大影响,因而也是龋病发生中的重要环节。

4.时间: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所以时间因素在龋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龋病治疗的目的在于终止病变过程,阻止其继续发展并恢复牙齿的固有形态和功能。由于牙齿结构特殊,虽有再矿化能力,但对实质性缺损无自身修复能力。除少数情况可用药物外,均需根据牙齿缺损的范围、体积采用充填术、嵌体或人造冠修复治疗,以恢复形态和功能。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在磨除龋坏的基础上,应用药物抑制龋病发展的方法,适用于恒牙尚未成洞的浅龋,乳前牙的浅、中龋洞。常用药物包括氨销酸银和氟化钠等。   

2.银汞合金充填术:对已形成实质性缺损的牙齿,充填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成效较好的方法,适用于充填后牙和隐蔽部位的前牙洞。   

3.复合树脂充填术。   

4.酸蚀法光敏复合树脂充填术:适应证同复合树脂充填术,还适用于牙体缺损较多、固位较差和遮盖变色牙等。  

5.嵌体:用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与牙齿窝洞适合的修复体,镶嵌在洞内,称为嵌体;盖在合面的为盖嵌体。

基因结果
基因结果
  • 基因
    位点
    基因型
  • ANKRD17
    cg6828570
    CC
  • BASE
    cg17133978
    TT
  • EMX2OS
    cg768175
    AA
  • FKSG17
    cg16877185
    AA
  • INHBA-AS1
    cg10496328
    TC
  • intergenic
    cg2055921
    GG
  • IPO5
    cg16964382
    AA
  • IRAK3
    cg17835663
    GG
  • ITGAL
    cg1074130
    CC
  • KPNA4
    cg17246135
    CC
  • LSM5
    cg225344
    AA
  • NR
    cg10438977
    TT
  • NR
    cg1944226
    AA
  • NR
    cg2020415
    CC
  • NR
    cg2031674
    AA
  • NR
    cg2088060
    CC
  • NR
    cg658663
    AC
  • NR
    cg6815859
    AG
  • NR
    cg9321351
    TC
查看更多基因